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人工晶状体影像测量仪的使用流程是怎样的?

人工晶状体影像测量仪的使用流程是怎样的?

更新时间:2025-09-30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人工晶状体影像测量仪(简称IOL测量仪,如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)是通过光学原理(如低相干干涉、光学反射)精准测量眼轴长度、角膜曲率、前房深度等眼部参数,为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提供核心数据的专业设备。其使用流程需严格遵循“术前准备-患者配合-参数测量-数据验证-报告输出”的步骤,确保测量精度与手术安全性,具体流程如下:
 
一、使用前准备:设备调试与环境/患者准备
 
1.设备与耗材准备
 
设备开机与校准:
 
打开IOL测量仪主机电源,启动配套软件(如蔡司IOLMaster的专用操作软件),等待设备自检(通常1-3分钟,检查光学系统、传感器是否正常);
 
用标准校准模块(设备自带,模拟标准眼轴长度、角膜曲率的校准件)进行日常校准:将校准模块对准测量探头,点击软件“校准”按钮,设备自动比对测量值与标准值,误差需在允许范围(如眼轴长度误差≤0.02mm,角膜曲率误差≤0.05D),若超差需联系工程师调整;
 
检查设备附件:确保测量探头清洁(用无尘软布擦拭探头镜片,避免指纹、灰尘影响光路),配套电脑、打印机连接正常(用于数据存储与报告打印)。
 
环境与患者准备:
 
环境控制:关闭测量室强光(如窗户直射光),避免环境光干扰光学测量;调节室内温度至22-25℃(温度波动过大会影响光学元件稳定性,导致测量误差);
 
患者沟通:向患者解释测量目的(“为手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”)与配合要点(“需注视目标点,保持头部不动”),缓解患者紧张情绪;
 
患者准备:患者取坐位,调整测量椅高度,使患者眼睛与测量探头中心大致平齐(高度差≤5cm,避免后续频繁调整探头位置);若患者佩戴眼镜/隐形眼镜,需提前取下(隐形眼镜需停戴1-2小时,避免角膜形态改变);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患者眼部周围油脂、分泌物(避免影响角膜反射信号)。
 
二、患者定位与参数测量:核心步骤,确保患者配合与数据精准
 
患者头部固定与探头对准
 
指导患者将下巴放在设备的下巴托上,额头紧贴额头挡板,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(避免身体晃动);
 
操作人员通过设备的“观察窗口”或软件实时影像,调整测量探头的水平/垂直位置:使探头中心与患者瞳孔中心对齐(“瞳孔居中”,可通过软件中的“十字瞄准线”辅助定位);
 
调节下巴托高度或探头升降按钮,使患者眼睛处于“舒适注视状态”(避免患者仰头或低头导致眼部结构变形,影响前房深度测量)。
 
三、数据验证与异常处理:排除误差,确保数据可靠
 
1.数据有效性判断
 
查看软件“数据质量指标”:如眼轴长度的“信号强度值”(需≥70%,低于则表示视网膜反射信号弱,可能因白内障混浊、玻璃体混浊导致)、角膜曲率的“反射环完整性”(需≥8个完整环,否则角膜数据不可靠);
 
重复测量验证:对核心参数(如眼轴长度)进行3次独立测量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,若3次测量值差异>0.05mm(眼轴)或>0.1D(角膜曲率),需排查原因(如患者是否晃动、探头是否偏移),重新测量;
 
结合临床经验判断:若测量值明显异常(如眼轴长度<22mm或>26mm,角膜曲率>48D或<40D),需询问患者病史(如是否有高度近视、先天性青光眼),必要时用其他设备(如超声生物测量仪)交叉验证,避免单一设备误差。
 
2.常见异常处理
 
眼轴测量失败(信号弱):若患者白内障混浊严重(晶状体核硬度≥4级),近红外光无法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,需改用“超声生物测量仪”(接触式或非接触式)测量;
 
角膜曲率偏差大:若患者角膜不规则(如圆锥角膜早期),环形反射环会出现变形,需切换至“角膜地形图模式”(部分IOL测量仪支持),获取更详细的角膜形态数据......
版权所有©2025 上海朗善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 备案号:沪ICP备17006875号-2     sitemap.xml     管理登陆    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